内家拳–太极拳

太极拳是以太极阴阳之学理,结合武术、导引、吐纳而创造之内家武术。其特点是以松柔入手,动作快慢并进,行气运劲,柔中带刚,功法以缠丝劲为主,初练拳架,由松柔而达到养生之效果,再以推手为进阶,而达到技击之目的,其用法包括了踢打摔拿等武术精粹,养生与武术兼备,故今日风行海内外,为最知名的中国武术。

太极拳的创始传说纷纭,清代武术宗派蠭起,有许多拳师喜欢援引名人为祖师,因此有“张三丰创造太极拳”的传说,经过武侠小说与电影的渲染,以讹传讹,日久愈甚。近百年来经武术学者唐豪、徐震、顾留馨等人多方考证,太极拳实发源于明朝末年,发源地是河南温县的陈家沟(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的清风岭中段,距离焦作市区35公里)。真正的创始人,一般认为是明末的武将陈王廷。

cwtjf陈王廷 (1600一1680),字奏庭,河南温县人,祖居山西洪洞,至陈卜时迁来河南,为其第九世孙,时在明末清初。据其族谱旁注:“又名奏庭,明末武庠生,清初文庠生。武术在山东称名手,扫荡群匪千余人。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。天生豪杰,有战大刀可考”,陈氏家族本来世代习武,但陈王廷文武兼资,对陈氏拳术的发展具有创造性的贡献。

据《温县志》、《怀庆府志》、《平安县志》,明末崇祯十四年(明亡前三年,即1641年)陈王廷曾任温县“乡兵守备”,明末战乱之际从戎征战,曾率乡兵随县令吴从诲击退攻城土寇。明覆亡后,陈王廷躬耕自养,颇喜神仙之学,好读《黄庭经》。曾有遗词云:“叹当年,披坚执锐,扫荡群氛,几次颠险。蒙恩赐,枉徒然!到而今,年老残喘,只落得《黄庭》一卷随身伴。闷来时造拳。忙来时耕田。趁余闲,教下些弟子儿孙,成龙成虎任方便。”

他的遗词中所说的造拳,即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,博采众长,依据《易经》阴阳之理,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,吸收《拳经三十二势》,创造了太极拳械,成为当今陈式太极拳的雏形。其中太极拳五路、炮拳一路、长拳108势及刀、枪、剑、棍、钩、梢、杆等太极十八般兵器,尤其是“双人推手”和“双人粘枪”,具有独特风格,其《拳经总歌》云:“纵放曲伸人莫知,诸靠缠绕我皆依”,具有画时代的意义,创造了太极拳推手的技术特点,形成了太极拳理论的张本。

中华易宗内家武学研究会 太极拳 陈王廷

陈王廷塑像(2009.7.5.林世奇摄于河南温县陈家沟)

太极拳的理论著作颇多,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者有王宗岳、武禹襄、李亦畬、陈鑫等,兹略举数例如下:

王宗岳的拳论

王宗岳,是清乾隆年间的山西人(所以称为山右王宗岳),他少年时读过经史,也读过《内经》、《道德经》及兵法等书,兼通击刺之术(击剑、刺枪),而枪法尤精。他的生平不详,难于查考,只约略知道1792年他在河南洛阳教书,1795年在河南开封教书。其事迹可知者甚少,但所撰的武术著作影响深远,被公推为太极拳理论的经典,最有名的是《太极拳论》一篇,解释长拳和十三势内容的残稿一篇,还修订了《打手歌》一篇和《阴符枪谱》,共四种。

《太极拳论》以太极两仪立说,解释“十三势”,以八卦、五行立说。《阴符枪谱》以阴符立说。阴指暗,符指合,故阴符意为“静处为阴动则符”,正如阴符枪法的原则“静如处女,动如脱兔”。

《太极拳论》 实际上是概括性很强的总结推手经验的论文,它所依据的理论是我国古代哲学朴素的阴阳学说,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以此作为太极拳的基本理论,使太极拳在广泛流传中不致练成刚拳、硬拳,也不致练成柔拳、软拳,而是大家公认的有柔有刚、刚柔相济,这是《太极拳论》的重要贡献。

武禹襄、李亦畬的拳论

武禹襄〈1812~1880〉,名河清,河北永年人,初学同乡杨露禅大架动作,后慕名至陈家沟,求长兴公教长拳,因其年岁已高〈80余岁〉,不再传拳,其子耕耘走镖山东,不在身边。但见他求学心切,便将他介绍给陈氏同族十五世陈清萍。陈清萍的拳架小而紧凑,加圈缠丝,是陈氏小架拳派的支流。武禹襄家中世代为官,其兄澄清,其弟汝清,均为仕宦中人,学识博雅淹通,惟因其生性尚慕武学,潜心专练,在杨氏大架和陈氏小架的基础上,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武氏太极拳。

武禹襄虽为文士,但习武极下功夫,于拳道精髓深有所得,其武学笔记虽片羽亦成珠玉,包括〈十三势行功要解〉、〈太极拳解〉、〈太极拳论要解〉、〈十三势说略〉、〈四字密诀〉、〈打手撒放〉、〈身法八要〉等,经集结后,都成为今日海内外共同向慕的武学经典。因其著作理法精密深湛,文字高妙入神,金庸撰写武侠小说《倚天屠龙记》,即以其文字虚构武学秘笈“九阳真经”,书中觉远所背诵经文,其实均为武禹襄著作内容。

武禹襄不以教拳为业,传人不多,外甥李亦畬 (1832-1892)得其真传,李的著作有《五字诀》、《撒放秘诀》、《打手歌》、《走架打手行功要言》、《十三势行功歌解》、 《左右虚实图》、 《论虚实开合》等,文字雅洁流畅,简练精到,深得太极神髓,脍炙人口,已为太极拳学者必读的武学经典。

陈鑫的拳谱

陈家的传人中能人辈出,但在理论上贡献最大的,应该是比陈长兴稍晚的陈鑫。

 

中华易宗内家武学研究会 内家拳 太极拳

陈鑫所著的《陈氏太极拳图说》,民国廿二年四月,开封开明印刷局出版(附有陈氏家乘)

陈鑫 (1849~1929) 字品三。河南温县人。陈氏16世孙。幼习文,得岁贡生。同时随父练武,且每习一式,必究明理法,寻其精微,乃至文武皆通。晚年发愤著书,阐发陈式太极拳理法和祖辈传拳经验。1908~1919年,服膺拳经,综合群谱,根基于《易》,撰成《陈氏太极拳图说》四卷。此书逐势详述太极拳的着法、运劲和周身规矩,以易理说拳理,引证经络学说,贯穿于缠丝劲的核心作用,而以内劲为统驭。此乃陈一生的结晶,也是陈家太极拳的全面总结,成为后世研究太极拳的典籍之一。还著有《陈氏家乘》五卷、《太极拳引蒙入路》一卷、《安愚轩诗文集》若干卷,另有形意拳《三三拳谱》。

本会所研习的太极拳,包括陈式、杨式、郝式(武式后人所传)等不同拳式。其中陈式太极拳的部分,承袭自陈发科在河南所传的老架,与他到北京以后所传的架式颇有不同。

中华易宗内家武学研究会 内家拳 太极拳

陈鑫所著的《陈氏太极拳图说》,民国廿二年四月,开封开明印刷局出版